北京道之品国学文化中心
新闻详情

为了维持李煜的“雕栏玉砌”,南唐百姓的日子有多苦

2
发表时间:2024-12-05 21:18
南唐是五代十国里面的“十国”之一,因为出了一个擅长写词的皇帝李煜,一首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耸动文坛,被誉为千古名篇。
南唐鼎盛的时候,疆域包括了今天江苏省(淮河以南以及连云港)、安徽省(全境)、江西省(全境)和湖北省(武汉以东)的一大片区域,几乎是牢牢控制住了长江中下游这一片富庶的土地,难怪赵匡胤要说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”。
一般来说,摊上一个爱文艺的皇帝,百姓的运气都不会太好,因为这种皇帝就像天津站站长吴敬中说的那样:“颇具浪漫主义气质。”
浪漫的皇帝,都是要竭尽所有的能力来满足自己的浪漫的。
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,所有的能力就是存款;对皇帝来说,所有的能力就是他统治的百姓的所有存款。
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公元1008年),江南转运使陈靖在自己的一封奏折里,详细介绍了李煜的南唐政权对百姓的征税情况。
南唐百姓的税赋分为两类,一类是正常的税收,一年分两次进行,夏税和秋税,也就是夏天上一次税,以麦子为主;秋天上一次税,以水稻为主,也就是我们说的粮食税或者农作物税。
另一类,就是李煜突然一发批疯就开始征收的各种税,一共有十四项,其中包括了盐税、丝绸、酒水、纸笔等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,还包括对富人加收的税额,朝廷要打仗的时候给士兵做盔甲的临时税收,各级衙门需要官吏需要的钱粮等,统统都要百姓另交。
更过分的是,由于很多税收都是收的实物,这些物资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,而这些损耗也被南唐政府贴心地考虑了进去,他们找百姓收税的时候另加了“耗脚”,要求百姓把这些损耗窟窿也填补起来。
南唐在对宋作战中不断地失去土地,虽然土地少了,但是打仗没有停,而且李煜的生活质量不能下降,因为他浪漫嘛,他要“雕栏玉砌”。
在南唐后期,就只剩江南这一片土地来供养全国的开销,“物力不充,征敛苛暴”,可想而知,在这样的税收政策下南唐百姓的生活质量差到什么程度。
正因为如此,赵匡胤才打着“吊民伐罪”的旗号去进攻南唐,要把这一片富裕的土地收归己有。
不过,赵匡胤也不是一个什么好心人,宋军过去之后,“只得伐罪之名,未见吊民之实”,也就是说,只是讨伐了李煜的罪行,并没有达到解救江南百姓的目的。
因为赵匡胤发现,江南百姓已经习惯了这种税收力度了,干脆就这么执行下去吧,反正他们也不会造反。
甚至北宋统治下的江南,税收还更重了。
此前南唐政权还允许百姓私下酿酒,只是缴税就可以了,现在归宋以后,连酿酒的业务都被收归朝廷,百姓一点利润都不要想挣到。
此前南唐政权在额外收取百姓丝绸和粮食的时候,还要给一些官盐来作为补偿,现在北宋政权连补偿都没有,直接拿走。
所以,陈靖在奏折里说:“前项沿征一十四件者,并伪朝(南唐)旧弊也。其归顺之后,亦有更甚于此者,臣未敢辄言。
南唐灭亡于公元975年,到陈靖上这篇奏折的公元1008年,已经过去了三十三年,这三十三年,江南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呢?
《宋史·太祖本纪》说,慎罚薄敛,与世休息;《宋史·太宗本纪》说,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
我信你个鬼,这俩糟老头子……


分享到:
上海业务总部 联系电话:195-3788-8993
联系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泖亭路188弄5号103室
本网站常年法律顾问肖友伟律师(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。执业证号:11101202211506641)